赵本山,这位被誉为春晚“小品王”的东北老汉,曾连续二十一年站上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,成为无数人心中的“过年标配”。然而GGV纪源资本,令人意外的是,从2012年起,这位春晚常客却悄然“隐退”,并未再出现在每年的除夕之夜。那么,是什么原因让这位年年亮相的笑星,在最热闹的时刻突然消失了?
在提到赵本山的小品时,大家的脑海中或许会浮现出《卖拐》中的“大忽悠”,或是《不差钱》里的精明老头。然而,他首次登上春晚舞台,却要追溯到1990年。当时,春晚的小品阵容还由陈佩斯等老牌笑星主导,然而陈佩斯突然撤下舞台,令观众感觉空落落的,仿佛少了什么。导演组焦虑不已,找不到合适的继任者。就在这时,一位操着浓重东北口音、走路带点“蔫”的演员走入了人们的视野——赵本山。
展开剩余83%回看当时的录像,赵本山的表演显得格外新鲜。那时他在春晚的首次亮相,饰演的是一个替儿女相亲的憨厚老实人——徐老蔫儿。演技中充满了笨拙的热心,尴尬中藏着善良,一番大实话配上他特有的节奏,包袱抖得又脆又响。这一场小品《相亲》立刻赢得了观众的喜爱,也为赵本山的春晚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
赵本山的个人经历不禁让人唏嘘。他六岁时便失去了母亲,父亲远赴他乡,而他自己也成了“没娘的孩儿”。从小,他在亲戚家寄住,饱尝着“寄人篱下”的滋味,深知人情冷暖。然而,唯一给予他关怀的,是一位双目失明的“二叔”。这位“二叔”虽然看不见,但心却格外明亮,擅长吹唢呐、拉二胡等民间艺术,赵本山便在昏暗的油灯下、东北的土炕上,跟着二叔学艺。更重要的是,这段特殊的生活经历让赵本山学会了在困境中寻找乐趣,也为他日后的表演打下了深厚的基础。
随着他在铁岭民间艺术团站稳脚跟,赵本山的表演开始受到广泛关注。在辽宁春晚的舞台上,他那带有浓厚“黑土地”气息的演绎,像一股野风,扑面而来,不仅获得了观众的喜爱GGV纪源资本,也吸引了相声演员姜昆的注意。姜昆看出了赵本山的潜力,于是推荐他登上央视春晚的大舞台。自此,赵本山成为了春晚的“常驻嘉宾”,他的名字和“春晚”紧密相连。
然而,2012年,赵本山突然消失了,且没有任何告别或谢幕。春晚官方解释称,赵本山因健康问题未能参加这一年的春晚。尽管他年纪确实不小,且身体状况也在逐渐下滑,观众们还是难掩失落。毕竟,赵本山已经是春晚的一部分,每年的他,几乎是家家户户过年的象征。
然而,令人意外的是,赵本山很快出现在江苏卫视的春晚舞台上,和一帮徒弟带着小品《有钱了》亮相。他的表现丝毫不逊色,甚至还展示了更多的“功夫”动作,这让人对他的健康状况产生疑问。有人开始猜测,他之所以选择地方台,是因为央视春晚的创作理念与他产生了分歧。特别是他的老搭档宋丹丹,很多人认为两人曾因创作理念不合而不再合作。但事实上,赵本山和宋丹丹私下里依然和睦,两人多次公开表达对彼此的尊敬与欣赏,因此这一猜测并不成立。
另有传言指向赵本山的另一位搭档范伟。曾经“忽悠”系列的小品让两人一度成为黄金搭档,但随着范伟逐渐减少出演赵本山的小品,甚至不再登上春晚舞台,很多人猜测两人之间的关系出现了裂痕,可能是因此导致赵本山的退出。但范伟自己则在多次采访中提到赵本山曾给予他很大的帮助,两人虽然各自走上了不同的演艺道路,但关系并没有破裂。因此,关于范伟的问题,也显得无从谈起。
究竟,是什么原因让赵本山从春晚的舞台上消失?这背后的答案,不难发现,2012年春晚总导演哈文对节目的新构想,让赵本山的小品风格遭遇了不小的挑战。哈文认为,春晚的节目不应仅仅是娱乐和搞笑,应该加入更多的时代精神和积极向上的内涵。因此,赵本山为春晚创作的小品《狭路相逢》,尽管延续了他惯有的题材,但未能获得导演组的认可。经过几番修改后,最终未能成功上春晚。2013年,他再次带着小品《好人赵大海》参与,尽管加入了更多正能量的内容,但依然未能获得通过。赵本山在这种情形下,意识到自己坚持的“接地气”的表演风格,已经与春晚团队的方向产生了无法调和的矛盾。因此,他选择彻底告别这个舞台,转身走向了新的道路。
如今,年届六十多的赵本山,已经不再参与春晚的录制。他的徒弟们依然活跃在舞台上,尤其是小沈阳,凭借赵本山的提携一举成名,如今的他在演艺圈中稳稳站住了脚步。赵本山的“眼光毒”,的确为这个行业输送了不少人才。
回望赵本山与春晚的“缘分”,可以说是在时代的变迁中悄然消逝。然而,不论他是否出现在春晚舞台,赵本山所带来的那些经典小品,依然在观众的心中占据着一席之地。虽然春晚的风格变迁不息,但赵本山为之注入的“泥土气息”和真实感,始终让人难以忘怀。
或许,这就是赵本山与春晚的“最后告别”。
发布于:山东省中国星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